close

   大洋新聞 時間: 2013-12-16來源: 信息時報德米特裡·基謝廖夫。 “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總部將設在俄新社位於莫斯科鬧市區的總部原址。 俄羅斯政府宣佈解散官方通訊社“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電臺,將其合併為一間新的具國際影響力的通訊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今年7月視察“今日俄羅斯”電視臺。 俄格衝突時,西方媒體就利用假畫面編造了大量不利於俄羅斯的新聞。 拉里·金在“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節目中。 2012年2月,訪問過尼克鬆政府之後每任美國總統及第一夫人的拉里·金結束了在CNN的任職。 《穿越火線》電影海報。 《五日戰爭》電影海報。 ▲奧巴馬在2012年競選連任成功後,發推特稱“再乾四年”,是當年轉發最高的一條微博。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在“YouTube”上開辦的頻道。
  對於已經成立有半個多世紀的俄新社來說,這個消息來得太過突然——俄新社總裁瑪加麗塔·西蒙尼揚告訴俄羅斯國內的一家新聞網站,她是從新聞中看到普京簽署總統令的新聞的。而一名俄新社員工甚至告訴媒體,她根本不相信有關撤銷俄新社的新聞。
  但事實就是事實。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12月9日簽署了一份名為《關於提高國有媒體效率的一些措施》的總統令,將俄羅斯3大通訊社之一的俄新社以及“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兩大國有媒體撤銷,再在它們的基礎上組建新的“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專註向海外報道俄羅斯的國家政策和社會生活。
  在不少媒體的評論中,兩大俄羅斯媒體“合璧”,堪稱是普京2000年執政以來對國有媒體最大的一次手術,然而它能夠重新塑造俄羅斯國際形象,打破西方媒體的話語權麽?
  不僅媒體從業人士對普京的這個決定感到意外,俄羅斯民眾也感到突然,不少人對被撤銷的兩大國有媒體有著感情——的確,無論是在“二戰”期間與德軍廝殺的硝煙中,還是“冷戰”期間兩大軍事陣營的對峙中,甚至在蘇聯解體後的困苦生活中,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都是俄羅斯民眾重要的信息來源。
  3個月內要完成合併
  俄新社全稱為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是一家以對外宣傳為主業的新聞機構,也是俄羅斯三大通訊社(俄新社、俄塔社、國際文傳電訊社)之一。他的前身為創建於1941年6月24日、即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兩天后的蘇聯新聞社。發展至今,俄新社已經成為在4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社,用14種語言發稿的世界性媒體;而“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成立於更早的1929年,也是俄羅斯開播歷史最久的廣播電臺。
  當普京簽署的總統令當天生效之後,它們都成為了歷史——它們所有的資產都被併入“今日俄羅斯”通訊社這家新的國有企業,政府必須在3個月內完成執行。
  減少支出+提高效率
  對於此次國家媒體的重組的目的,俄羅斯政府也絲毫不避諱。
  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伊萬諾夫如實說,之所以把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合二為一,第一個目的就是讓國有媒體“更合理”地使用預算,“這裡指減少、而不是擴大開支規模”,他說,因為明年財政預算對國有媒體的撥款將減少。
  他還表示,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國有媒體的效率,更有效地向世界傳遞克裡姆林宮的政治信息。“俄羅斯堅決捍衛國家利益,而向世界解釋這一點並不容易,但我們能夠做到,而且必須做到這一點”,這名普京的幕僚長也相信能夠剋服這些困難,“讓最多數的人瞭解俄羅斯,為此,需要使用現代化的語言和最先的技術”。
  媒體改組動作不斷
  實際上,普京的總統令只是俄羅斯最近對國有媒體的一系列調整之一——總統令還涉及其他國有媒體的改組,比如撤銷俄羅斯圖書局,其資產移交俄塔社;聯邦政府官方報紙《俄羅斯報》兼併《祖國》雜誌併進行改組;撤銷俄羅斯國家廣播電視基金會,資產併入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等等。此前,普京還任命原克裡姆林宮顧問米哈伊爾·列辛為媒體運營商“俄氣—媒體”的主管。
  按照政治分析師帕維爾的說法,普京之所以大手筆地重組國有媒體,實際上是克裡姆林宮與反對派、以及西方國家輿論陣地爭奪的結果,他預計俄羅斯國有媒體今後的報道將對西方“更強硬”。支持普京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馬克西姆·舍夫琴科則在個人微博直言,“反俄媒體的老巢被摧毀了”。
  爭議主持人將擔綱
  根據總統令,俄羅斯著名記者和電視節目主持人、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副總經理德米特裡·基謝廖夫將出任“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的總裁。
  在外界看來,基謝廖夫之所以成為這個新機構的一把手,不在於他從事新聞工作近30年,擁有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而在於他之前在主持電視節目中,常常有驚人之語,以公開反對同性戀、批評美國和俄羅斯國內的反對派著稱。比如流傳於網上的一段節目視頻中,基謝廖夫說,他認為僅僅禁止向未成年人宣稱同性戀是不夠的,還應該禁止同性戀者捐獻血液和精子,而且他們的器官也不適合移植給他人,這種言論一時引起軒然大波。此外,他還把俄羅斯反對派候選人納瓦利內在今年九月莫斯科市長選舉中的拉票活動與納粹頭目希特勒競選德國總理相提並論。
  在接受採訪時,他也說出了成立“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的真正目的,“讓大家把俄羅斯視為一個有良好意願的國家,是我要領導的新機構的使命。”
  (下轉B03版)
  (上接B02版)
  成功先例
  “俄版CNN”早已滲透美國
  俄羅斯政府之所以對國有媒體大動手腳,除了對外宣傳的需要之外,更是因為他們有著一定的成功經驗,正如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伊萬諾夫所言,“我們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成績。”
  8年前,普京一手創立了“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也是負責對外宣傳。現在,這個“俄版CNN”作為俄羅斯唯一一家以多語種全天候報道新聞的國家電視臺,已經在美、英等西方國傢具有一定地影響力,成為俄羅斯與美國爭奪話語權、進行“宣傳大戰”的有力武器。
  成功之道之一 不放過任何負面新聞
  俄羅斯之所以對對外宣傳這麼重視,說到底還是因為吃過虧——在2008年的格俄衝突期間,西方新聞中就經常採用張冠李戴的手法,編造不利於俄羅斯的假新聞。
  當時,俄羅斯的坦克停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邊緣,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卻現身多個西方電視頻道,指責俄羅斯是“侵略者”,而新聞還播放了很多建築物被炮擊的照片,宣稱是俄羅斯炮轟格魯吉亞後的慘狀。實際上,根據俄方的說法,這些實為格魯吉亞先前襲擊南奧塞梯首府的景象。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避免俄羅斯在輿論戰中慘敗的情況再度發生。因此,它關註著美國的任何一條負面新聞——比如有關美國“棱鏡”秘密監控項目的泄密者斯諾登,比如美國政府拒絕古巴新領導人專機過境,關塔那摩監獄則更是永恆的話題。
  成功之道之二 製作團隊年輕美艷
  要想在英、美國家宣傳負面新聞,“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必須有自己獨到的宣傳技巧。
  據悉,該電視臺俄羅斯編輯的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此外,為了給新聞增添吸引力,他們經常會使用好萊塢式的畫面特效,例如用電腦動畫製作出坦克碾過演播室的畫面,或者是戰機環繞飛行一圈等等,讓電視畫面增色不少。
  此外,“今日俄羅斯”的晚間政治節目也是其收視王牌。
  該節目通常以各種小道消息開頭,而來自美國的美女主持人阿比·馬丁則更是這個節目的一大亮點:她涂著鮮艷的口紅、再搭配高跟鞋以及小腿上的文身,打造出一副美艷形象。而她在節目中的舉動則更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有一次她揮舞一把大鎚砸掉了一臺正轉播CNN節目的電視機。
  成功之道之三 獲政府資助不差錢
  自成立以來,俄羅斯政府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一直加以扶持。比如資金投入增加了10倍以上,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增長到今年的3億多美元。
  這些預算除了節目製作費用之外,還包括2500名員工的薪酬,該電視臺目前光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工作人員就有100多人。
  普京更是“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堅定支持者。
  前不久,他到訪“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俄羅斯演播室視察時,親口表示:“今日俄羅斯”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打破美國人對英語媒介的壟斷”。他甚至還簽署了一項法令,禁止俄羅斯財政部長對該電視臺的預算經費採取任何削減的舉動。
  成功之道之四 拉攏名人“反美”
  今年夏天,“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又有了一個創舉——簽下了美國電視節目主持界的傳奇人物拉里·金。在此之前,有著“王牌脫口秀主持人”稱號的拉里·金曾在CNN工作了25年,他主持的“拉里·金訪談”節目長期占據CNN收視率的榜首。
  因此當拉里·金簽約的消息傳出後,英國《泰晤士報》曾發出這樣的感慨:“美國最家喻戶曉的電視訪談人物叛逃到了俄羅斯。”有觀點認為,相比馬丁的誘人形象,拉里·金更能帶來人氣。
  此外,電視臺還與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簽約——去年4月17日阿桑奇首次亮相,主持脫口秀節目“明日世界”。不過現在,雖然阿桑奇困身於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但“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仍然沒有放棄與他合作,“等到司法問題結束後,我們會重新啟動與他的合作。”
  雖然“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對俄羅斯也有不少負面報道,但是西方國家的觀眾顯然對這個“俄版CNN”對美國發出的不同聲音更感興趣。
  在多個能夠看到“今日俄羅斯”節目的美國主要城市,例如舊金山、芝加哥和紐約等,這個節目已經成功超越其他外國電視頻道:在首都華盛頓,“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觀眾人數已遠超同樣著名的德國國際頻道“德國之聲”,觀眾甚至為後者的13倍之多。
  而在英國,有差不多兩百萬英國人經常觀看“今日俄羅斯”電視節目,在一眾外國電視臺之中,僅次於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半島”電視臺。
  (下轉B04版)
  (上接B03版)
  全方位信息戰 美俄針鋒相對
  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加強對外宣傳力度。
  例如,組建“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並實現成功運營,包括在美國登陸且獲得不錯的市場份額;前後兩任總統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分別在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主流媒體發表文章,就俄羅斯與格魯吉亞衝突、敘利亞化學武器危機等國際問題闡述俄方立場。這似乎應了兩年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警告,“美國幾乎要在全球信息戰中敗下陣來。”
  電影 同一戰爭不同視角
  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發生的軍事衝突已經過去5年了,但是他們之間的口水戰並沒有結束——就在2個月前,由俄羅斯拍攝的反映這場戰爭的影片《穿越火線》在中國上映,得到了不少好評。
  據悉,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俄羅斯年輕母親為了營救意外深陷戰區的兒子,隻身奔赴戰場,突破重重火線封鎖最終救出兒子的故事。
  而在兩年前,美國也拍攝了一部以俄格衝突為背景的好萊塢影片,名為《五日戰爭》。這部電影設定的主題卻是俄羅斯入侵格魯吉亞時,俄羅斯戰機故意把一場格魯吉亞婚禮由慶典變成血腥大屠殺,然而一名勇敢的記者為了保存一張讓世界看到那場大屠殺的存儲卡,一直與俄羅斯殺手周旋。
  雖然這兩部影片都不缺少宏大的場面,但是俄羅斯拍攝的《穿越火線》顯然更突顯出人性的光輝——主角最後遭遇敵方格魯吉亞軍人,卻得到對方駕車相送,保全了母子二人性命,結局更加溫情。
  視頻 開設免費視頻網站
  為了給西方媒體和觀眾提供新聞和電視畫面,不再重蹈俄格衝突中被誣陷的覆轍,此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特地開設了一個免費視頻網站,供外國媒體免費下載使用,在全世界擁有3.4億觀眾。
  現在,155個國家的2000多家媒體已經成為該網站的客戶,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國媒體比如美國廣播公司和福克斯電視網等。
  此外,他們還在著名視頻網站“YouTube”上開辦了自己的頻道——今年6月,他們還打破了一項紀錄,成為首個擁有10億以上觀眾的網絡電視頻道。
  有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笑稱,“奧巴馬之前在網站視頻中排名前十,現在由於我們的進入,他不知道去哪兒了……”
  微博 奧巴馬買粉絲充數
  不可否認,社交媒體“推特”已經成為世界領導人強大的傳播工具——世界各國領導人有四分之三利用“推特”幫助他們的外交事務。
  在今年七月的統計中,奧巴馬在“推特”領導人榜單中成為全球最受關註的領導人,因為粉絲數量高達3450萬人。在奧巴馬關註的四個人中,其中就有梅德韋傑夫,但糟糕的是,他們在網絡中卻互不理睬,誰也不跟誰說話。
  雖然奧巴馬的“推特”粉絲眾多,但其中卻可能有“僵屍粉”。根據倫敦一家社交媒體管理公司的取樣調查,奧巴馬的“推特”粉絲中,有1950萬名粉絲並不是真的存在,僅20%才是活躍粉絲。之前美國國務院也承認,曾經花費60萬美元擴大知名度。
  相比於奧巴馬,梅德韋傑夫則在“推特”中活躍得多。
  雖然他的粉絲數才剛剛達到200萬,在已註冊的世界領導人排名中位列第7位,但是他還是專門發微博感謝眾多粉絲的支持。
  評論
  從國媒重組到公共外交
  普京下令重組國有媒體,合併老牌通訊社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電臺,在此基礎上組建“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分析人士認為,拋開所謂主義之爭,僅從國家戰略角度分析,不難發現普京此番調整國有媒體並非一時興起的行業洗牌,而是醞釀多時的公共外交大手筆。
  早在2012年2月總統選舉前夕,普京曾在一篇競選綱領性文章中承認政府在提升國家形象領域作為不大,俄羅斯媒體的國際影響力相對有限。
  普京曾說,傳統外交或不復存在,或發生實質變化,如今俄羅斯外交領域的重點是“運用軟實力,強化俄語地位,努力改善俄羅斯的國際形象,靈巧匯入全球信息流”。
  普京正是看到媒體在公共外交領域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希望整合現有資源,經由對外傳播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維護國家利益。此番官媒重組,他選取俄新社和“俄羅斯之聲”兩家對外報道經驗豐富的國有媒體,實際上是為俄羅斯爭奪海外輿論場打造強有力的班底。
  容易讓大家混淆的是,剛成立的“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與“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有何關係?但是按照普京的總統令,今後兩者將各自獨立運營。普京似乎有意構建統一品牌,為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媒體的海外影響力打基礎。
  當然,不論是從前的蘇聯還是今日的俄羅斯,以改善國家形象為目的的公共外交從來都是長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改變外國受眾先入為主的一些刻板乃至錯誤印象,獲得真正的認可乃至信任,俄羅斯媒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標題:大手筆重組國有媒體 挑戰西方媒體話語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kpok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